多部委密集会见跨国公司掌门人,莫让民间排外情绪扰乱营商环境
近日,中国领导人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传递出积极正面的信号:中方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同时欢迎美国企业在华开展业务。
某种程度上,这是对近日一系列高层密集活动,表达中国开放意愿,吸引外资的总结。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再度释放“扩大开放”的重要信号。来自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工商界的一百一十多位嘉宾参加本次论坛。在这次论坛上,领导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
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工信部将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加快先进适用数字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转化落地。
同一天,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也表示,中国将不断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让各国企业共享发展红利。
此外,多位部委领导近期在京密集会见来华参会的跨国公司掌门人。
3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时表示,中国正在加快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这对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欢迎苹果公司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实现共同发展。
紧接着第二天,王文涛又会见美国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安蒙,欢迎包括高通在内的全球高科技企业深化在华投资和创新发展,推动全球高科技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也在近日会见西门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惠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雷斯等跨国公司负责人。金壮龙向他们传递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欢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扎根中国、投资中国,进一步提高对华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外资对中国的作用,已经是常识了。吸引外资对于中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让外资企业在中国稳定向好的发展,也能为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有利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国际合作。
吸引外资,往往伴随着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但更重要的是,公平、宽松的投资环境。
在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相关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公平的投资环境,增加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信心。
比如,在信息时代,企业经营普遍涉及“数据跨境流动”,就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的两天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2日发布了《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显示出适当放宽跨境数据流动管理、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的趋向。
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指出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也具体提到了“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公平的营商环境,并不局限于市场规则、商业政策,在此之上,也包括整个社会氛围、社会环境。
在苏州、大连都有日本风情街,这本是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日资、搞活当地经济的项目、无可厚非,这在全球都很普遍。但最近,这些地方曾发生了强烈的排外事件,影响颇大。这对外国员工,外资来说,会有不安全感。
所以,这些声音对国家继续扩大、深化对外开放也制造了难题。现在一些人发出违反国家扩大开放政策的声音,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观点,他们可能是受所看到的短视频的影响。这种排外的声音,是现实存在的,而这些声音并非无法疏导的。
中国人讲究的是看信号,在正式的政策之外,还要有各种非正式的信号,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40多年,在这里投资、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很多,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中国经济、社会,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信号。中国是一个整体,底层出现的排外情绪和政策的对外开放,不应该长期并存。
吸引外资,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关注外资企业的需求和关切,回应他们的合理诉求。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进而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社会氛围和人们的观念。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意味着其意义要超越“吸引外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