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鸿儒论道

前瞻2024:防范风险,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随着三年疫情大流行的结束,2023年经济复苏成为各国关键词,但地缘政治冲突、通胀、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供应链重组等因素叠加,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并不顺利。前瞻2024,全球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中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颜色教授、深圳峡湾资本合伙人韩毓祥先生、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以及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博士,分别从中国宏观政策选择、中国房地产市场、人工智能发展、大变局下中国经济机遇与选择等角度探讨了中国经济中短期的未来,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提出深度见解。

颜色教授首先指出了中国经济常在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的目标之间相机抉择,为保证在中美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2022年以后的政策优先级偏向了稳增长。但纵观2023年经济,经济潜在增速提高的关键障碍是有效需求的不足,究其原因,是信心不足、收入减少、财富效应缩水所致。再做进一步的细分,其中有疫情冲击、宏观政策刺激力度不够、房地产市场萎靡等引发因素,从而导致了居民消费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削弱等局面。厘清问题关键之后,颜色教授认为正确的政策应对是用更宏大的政策来改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以提升居民的收入和财富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增速在合理范围之内。为此,建议关键是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稳地价、稳房价、稳股价是重中之重,同时政策发力降低居民支出压力、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稳住制造业和出口。从长期来看,促进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内外问题的根本办法,要向基础科研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投资强度至少要达到能抵消传统动能退坡的量级。

韩毓祥先生选择了更宏观的视角来梳理中国楼市的走势和未来。他首先回顾了中国楼市从短缺到改善的历史,指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数量和质量多方面的提升,接着分析了影响楼市的宏观因素和区域因素:GDP长期增长是推动楼市走高的基础因素、低息助推了置业需求的释放、土地供给侧改革调节了供应,而人口流入规律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差异,共同助推和塑造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差异格局。展望未来,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依然很重要,但多年房产销售长红的背后,是居民购买力需要补足的事实,放松销售管制、房企并购以及给予救助资金,都治标不治本。面对当下楼市困境,韩毓祥建议政府及时出手,阻断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推进保交楼,但同时也强调要发挥房企自身的作用。

2023年大语言模型发展得如火如荼,但邹传伟博士指出其实AI落地并没有预期那般美好,现在大语言模型走得是更依赖算力的路径,究其本质,大语言模型是统计模型,缺乏真正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意能力。应用到金融领域,大语言模型将使文本信息更有效地进入金融市场,有助于解决在金融建模中文本信息输入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比如大语言模型能很好地胜任舆情监控、解读美联储政策文件、智能客服、研究报告和自动生成合同模板等。但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实效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陆挺博士从更宏观的构架来分析今年经济可能的走势及政策变化,他指出中国崛起以及国际关系的重塑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小院高墙政策和产业政策并没有放松的趋势。转向国内,房地产是每次复苏的发动机和领头羊,但在经历了房地产市场辉煌以后,政策透支和人口转变等因素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复苏艰难。对此,陆挺博士指出经济企稳的基础还需要加固,为此,还需要保持宽松的政策,而保交楼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主要门槛,一旦真正解决好保交楼问题,除了刺激人们信心,还将通过建筑拉动GDP,为2024年经济复苏带来强劲动力。陆挺博士强调尽管上半年道路有些曲折,但2024年下半年尤其值得期待,随着美国利率开始下降,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明显减少,国内通过降息来拉动国内需求有了一定的政策空间,2024年的出口增速也会比2023年有所改善,而且更应该看到的是国内优秀企业家带来的经济活力,以及国内庞大市场保证的乐观期望。

  • 【鸿儒论道报名】前瞻2024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