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
4月24日下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20周年庆之鸿儒论道特别活动——“20年20人”邀请了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国际财经研究专家工作室专家、国际金融30人论坛执行理事乔依徳先生,发表了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
本次讲座围绕六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是:硅谷银行等倒闭的银行危机将如何演变?美联储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货币紧缩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恶化加剧引起关注和争议、美元主导地位会很快结束吗?数字货币何去何从?变乱交织大局下我国对外经济受哪些影响?乔依德先生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对硅谷银行等倒闭的银行危机,乔依德先生表示其倒闭的内因是存在着管理不善,外因是美联储加息幅度比较大,导致其对资产负债表管理困难,同时,推特上的舆论在此次事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此次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告一段落,他认为,尽管该事件可能造成金融放缓这样的负面影响,但是形成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高。
关于美联储应对通货膨胀有哪些问题,货币紧缩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乔依德先生回答道,在此次美联储应对通胀问题时采取量化宽松的时机和程度没有掌握好。其次,美联储对这次通货膨胀的性质判断有误,这次通货膨胀不仅有需求层面的原因,供给层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在货币紧缩问题上,乔依德先生认为,这次货币紧缩使得国内金融危机的脆弱性增加,同时抑制了经济增长。而在国际层面上,该问题造成了资金回流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波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恶化趋势。对此,乔依德先生表示,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问题比较严重,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60%的低收入国家处于高度债务脆弱性,其中12个国家已经处于债务危机中,28个国家外债处于高度风险中。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20年中低收入国家的外债达到8.7万亿美元。乔依德先生指出,违约国家没有办法向外融资将严重影响经济和民生。如果不及时遏制会迅速扩散,有感染性,会影响地缘政治格局。对此,我国提出“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呼吁各有关方共同参与主权债务问题的解决。
此外,乔依德先生还在讲座中表示,短期来看,美元还是一个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从长远角度出发,今后很有可能是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就目前不少国家尝试使用非美元结算的趋势,我们应该保持静观其变,乐观其成,谨慎有为的态度。他还指出,数字货币的高潮已过,回归本位。随着私有数字货币的退潮,我国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方面的潜力和好处体现在将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二为一、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有利于推进IMS改革等,而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与潜力,必须出台合理的制度安排。
讲座的最后,乔依德先生就“变乱交织大局下,我国对外经济受哪些影响”发表了看法。首先,他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部分去中国化脱钩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国内中外资企业的外迁,不单纯是效益驱动或者是劳动密集型转移,还有防范风险的考虑。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对国内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具体的表现形式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他强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各个突出的事件相互影响关系、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关系、各大国的国内政治、经济与全球经济金融变化关系,从而在这“三个关系”中把握总体的视角,建立深入分析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