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鸿儒论道

2023年第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及建议

4月21日下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20周年庆之鸿儒论道特别活动——“20年20人”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研究员,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祝宝良先生,围绕疫情冲击之后我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宏观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疫情期间,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从2019年的6%左右降至2022年的5.4%左右,初步估计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左右。对此,祝宝良先生表示,虽然在疫情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在经济产出之间仍存在缺口,但是由于防疫政策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得疫情周期变短,为经济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CPI上涨1.3%,核心CPI上涨0.8%。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7%、3.3%和5.4%。其中消费、投资、进出口三大需求贡献为3.0%、1.6%和-0.1%。同期,我国总体失业率为5.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失业率为5.5%,16-24岁失业率19.6%,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增长2.3%。该数据表明,我国消费率先恢复、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但内生动力不足;就业有所好转,但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下降,存在通缩隐忧。

祝宝良先生据此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修复阶段,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他建议,我们应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在此基础上,祝宝良先生对2023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认为我国经济进入后疫情时期,商品和服务消费将出现反弹,一段时间后,消费将恢复常态,进入内生增长阶段。宏观政策会出现叠加效应,基建投资基本稳定、房地产筑底回稳,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在后续逐步发展稳定。

在讲座的最后,祝宝良先生强调,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疫情冲击带来的“疤痕效应”仍持续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不足、市场主体预期弱、财政金融风险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出现滞涨、外部环境挑战增加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他提出,我国政府在2023年应加力提效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内需,加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和外企投资,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 【鸿儒论道报名】前瞻2024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