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鸿儒论道

【中评社】祝宝良:2023年一季度经济宏观形势

4月21日,由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主办的20周年庆鸿儒论道特别活动——“20年20人”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祝宝良先生作主题为“2023年第一季度宏观形势分析及建议”的演讲。

据报导,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不同专家对2023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数据拥有不同解读,在此次讲座中,祝宝良先生便就自己的观点展开了探讨。

讲座伊始,祝宝良先生阐述了“有关第一季度统计数据的争论”“中国会否出现通缩的问题”“未来的货币政策如何调整”三个问题并就此展开对中国经济宏观形势分析的探讨。

祝宝良先生与大家一同从2020-2022年我国的经济情况出发回顾了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冲击着我国经济,使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减慢。祝宝良先生提到,在2020-2022年的增长缺口中,疫情影响实际经济下行约0.8个百分点,而防资本无序扩张、房地产调控、教育双减、拉闸限电等影响了0.3个百分点。

自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修复阶段,但祝宝良先生强调,“一季度的经济整体上说是在修复,但仅仅只是修复。三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都在处理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他解释道,这里的疤痕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家精神明显减退、人力资本素质下降、资产负债表的恶化。

祝宝良先生表示,回到对第一季度经济的判断上,我们首先需要承认的是经济恢复的实际情况比我们的预期好得多,祝宝良先生认为,工业生产低位增长、三产恢复较快、消费率先恢复、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等表现是经济恢复的重要原因。而在众多恢复表现中,出口恢复数据尤其客观。祝宝良先生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东盟特别是对新加坡的出口增长速度快、对俄罗斯尤其是汽车的出口增长、供给端生产的恢复、海外部分企业转移产能、存量问题等等。

祝宝良先生提到,在经济恢复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些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投资的内生动力不足、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存在通缩隐忧等等。随后,祝宝良先生具体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几大矛盾及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虽然目前疫情结束后消费需求存在快速反弹,或称报复性反弹,但后续真正的消费需求还是要看居民收入,而目前青年人就业压力加大,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导致消费需求并不乐观。第二个问题是市场主体预期弱,主要包括:疫情的不确定性、国内营商环境变化、国际环境变化等。之后,祝宝良先生又继续分析了财政金融风险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出现滞涨,外部环境挑战增加两大问题。

关于接下来经济政策及经济走向将如何考虑,祝宝良先生分享了他的思路,他认为,我们应当从保市场主体转向直接拉到内需上,通过减税降费甚至一些结构性的工具直接拉动需求。针对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祝宝良先生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内需、加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方面展开了分析。

最后,祝宝良先生对2023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他认为我国经济进入后疫情时期,商品和服务消费将出现反弹,一段时间后,消费将恢复常态,进入内生增长阶段。宏观政策会出现叠加效应,基建投资基本稳定、房地产筑底回稳,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在后续逐步发展稳定。

中评社 | 实习记者:郭苗苗 | 2023-04-23


  • 【鸿儒论道报名】徐磊青:城市更新行动与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以上海等地为例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