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观点

俞敏洪讲课式直播,能为新东方蹚出好未来吗?

刘远举 / 2022-1-14 16:05:13

2021年12月28日晚,俞敏洪完成了自己的直播首秀。

虽然做起了直播,但俞敏洪还像是一个老师。每介绍到一种新品,他就会拿出准备好的A4纸,讲该农产品相关的地理知识和人文典故。卖藜麦的时候,他拿出地图,讲酒泉、张掖、河西走廊、祁连山脉,解释藜麦的产地,种植藜麦的裕固族特点等等。卖车厘子的时候,他说“3J车厘子的J,其实是英语Jumbo,巨大、特大的意思”,有人说,看直播像听课。

除了带货像老师,俞敏洪也显出老派知识分子的质朴。主播卖的东西贵,但都会强调好,避免强调贵,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出了不少金句:“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有一种面粉超级贵,我也吓了一跳”“看到价格,我宁可饿死也不吃了”“这个车厘子也太贵了,就不要拿出去吃了,每天自己偷偷吃两颗就行,太贵了”。对此,评论区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老实人”。

这样的直播,当然深受好评,评论区纷纷说,“看直播还能学到东西”“俞老师直播间不吵不闹”“主播小姐姐好专业”,当然,最多的还是“支持俞敏洪”。

但叫好似乎胜过叫座。他的直播,观看人次达186.9万,人数峰值3.3万,共上架25款农产品,销量5.4万件,销售额468.9万元。这个成绩差强人意。相比之下,罗永浩首秀3个小时,带货清单23件,观看人数4700万,销售额1.1亿。

直播选品的“公认原则”是,卖那些低价格、低选择成本,会冲动性购买的物品。但俞敏洪直播间的产品单价普遍不低。最贵的一款产品,是兆丰有机特质颗粒粉礼盒装,4.8kg颗粒粉+4.8kg雪花粉的售价为960元,相对应的,销量也不高,只卖出三十多件,这也是当天带货最少的产品。

俞敏洪不会不知道这些“行业逻辑”,从这些迹象看,俞敏洪乃至新东方,对直播,显然并没有急于求成,追求一炮打响。

新东方市值蒸发了两千多亿,俞敏洪个人身家也是蒸发了两三百亿,但他本人早已财务自由。新东方目前公司账上现金储备高达十六多亿美元,折合是一百多亿人民币。所以,俞敏洪乃至新东方做直播,往小处说,或是避免大量的解约赔偿;往大处说,是要带着公司原有的员工继续走下去。

这条路,不会很好走。

前段时间,一位记者“指导”新东方“培训新农人和农民主播”。可是,或许连麦稻都分不清楚的新东方老师,如何培训农民用高技术种地?这跨界,不敢想,好比让外语系老师变身农学家。另外,一个想学主播的农民可能像一个学生那样,一个月交几百上千元,连续培训好几年吗?如有可行的盈利模式,各地农业大学、农学院早就绝尘而去了。

企业家的决策,需要承担成本、风险,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做出判断。相反,旁观者不承担成本、风险,没有失败压力,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事实上,对新东方而言,做直播比做农人培训靠谱多了。

职场讲究路径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职场也是如此。跳槽的时候,新雇主要看你以前的业绩,换到一个新行业,和同龄的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人比,就是一张白纸,但薪资、职位等级降到从头开始的地步,且不说刚性支出都不允许,也不说自己的心态难以调整,精力都跟不上。

人在职场,要转换方向是非常难的,但新东方和俞敏洪,不同于以往企业家失败之后的再创业,因为旧行业已成明日黄花,必须走出一条路,还要求快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能提供大量的岗位。俞敏洪只有从新东方人力资源中的已有特质,去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

培训老师的共有特征是擅长讲课,拥有较好的交流技巧,面对大量的学生、听众不发怵、不怯场,能激发听众的兴趣与互动,一些老师还幽默风趣,擅长带动听众的情绪。进入直播领域,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这一优势。有罗永浩成功在前,未必不能出现新的罗永浩或若干影响力小一号的罗永浩。一些老师可能会被落下,但也可以转为策划、选品,负责备货方面的事。

对于新东方来说,这应是一个合理的路径,俞敏洪作为领路人,未来如何因应,一定会紧盯随时可能变化的经营、市场及政策状况,做出或大或小的调整。

不管如何,体面退场又重新创业的俞敏洪理应得到祝福,而非挑剔。企业家脚踩大地,发现、满足人的需求,统合资源、组织生产,努力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如果找到或开辟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那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样走路是有风险的,过去的经验、成就不能保证未来一定成功。但正是这种勇敢的追求与探索,创造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奇迹。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 【鸿儒论道报名】前瞻2024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