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会圆桌

赵扬:重回新常态

谢谢,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新经济、新治理”的看法,当然,我所讲的东西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跟野村证券没有直接的关系。

做中国经济研究,特别是做市场研究,每几年就有新的名词、新的概念出来,而前几年反复提的新常态概念,最近好像提的不太多,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新经济跟新常态有很大的关系。

新常态我自己的理解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经济增速的下行。

那么,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快速发展能不能抵消旧经济?我自己的判断是不能。如果可以抵消,那么在经济结构调整时就不会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会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还带来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就是说,我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当中,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从宏观面上来说新经济可以快速增长,但是抵消不了旧经济对整个经济增速的拖累。

首先看看旧经济的情况。旧经济中,在中国比较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因为它主要是固定投资资产,而且是一个强投资,除了建造的房子,房地产投资还要拉动钢铁、水泥、电力等等上游资产的投资,是旧经济的代表。

那么,旧经济的代表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大的判断,每家都不一样。我们看几个数据,到了2016年,我们国家城镇家庭差不多2.6亿户,1998年房改开始,市场化提供商品房,一直到2016年一共卖出去多少房子?一共卖出去1.2亿套。也就是说,目前而言,城镇里面至少还有一半家庭,不住在1998年以后新建的房子里,而是住在1998年以前的房子里,在房改之前大部分房子的住房条件是比较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在城镇的房地产发展,可能才走了一半,更不要说还有未来的城镇化。我们看农民工的购房情况,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6年只有不到20%的农民工在城镇购置了房产。所以,长期来看,未来房地产发展从投资来看还是有潜力的,而收入相关的数据,基本上也是佐证这个观点。

这张图给出了2006年一直到最近的住房投资增速和销售增速数据,红线是销售增速,非常具有周期性。最近这一波周期很有意思,大概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往上走的周期,刚才陈沁谈到了从2016年以后新旧经济的颠倒,在这里有表现:2016年,房地产非常繁荣,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房地产其实整体也不错,虽然销售增速出现了下滑,已经过了高点,但是仍然在10%的水平,投资增速还是在相对高的水平,8%,所以自然带来的是旧经济的繁荣。其实严格来说,如果看一些其他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旧经济从2016年年初就已经开始繁荣——从2015年年底,钢铁、煤炭等等价格就已经开始往上走。

从大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在中国过去十几年都是大的发展,未来还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但为什么当中有这么强的周期性?这和货币供应量有关系。


图中黑线是社会融资总量的同比增速,红线我做了调整,在社会融资总量基础上,加上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之前的两条线是高度一致的,那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非常少,但是在2015年以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非常大,相当一部分用来置换城投债、置换到期的融资平台债,而原来城投债、融资平台是算成融资总量,是对企业融资,一旦置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就不算成对企业融资,就不算在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口径里面,为了使这个数据前后一致,要把那一部分加回来,看流动性的变动。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5年年中开始,流动性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这波房地产繁荣最初是在2015年年初深圳开始的,但它的开始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之前创业板带动的财富效应,而这并不是全国性的现象。因此,这一波房地产的繁荣变成全国性的现象,从深圳到其他的城市,再到二线城市,再到今年三线城市,还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事情,基本上是跟货币松紧变化非常相关。

往前看对前景的判断,虽然说现在投资的增速还是比较平稳,但是,投资和销售其实也是高度相关的,现在销售的高点已经从最高的地方滑落下来,这一波周期已经过了高点,未来投资会怎么样?我大的判断还是会往下。由于房地产代表着旧经济,所以旧经济如果往前看,未来一年、两年的时间可能整体是放缓的。

旧经济还有一块代表就是出口,出口往前看也面临着下行压力。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出口也表现非常不错,出口增速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一个大的反弹,但是这个相当程度上还受到了之前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从2014年开始一直是一个贬值的状态,对出口有一定的帮助。但今年以来,整个汇率是升值的,所以未来出口也会有些压力,叠加上去,未来旧经济整体也面临压力。

另一方面,新经济当然表现非常好,这是毫无疑问的。给大家看一张图,这里没有按照新旧来分,只是按照投资和消费来分,因为从宏观经济来说,新旧经济的结构调整,根本就是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调整:

l  上面灰的产业像煤炭、铁路货运、焦炭、钢铁、水泥、火电、金属、玻璃、房屋,都是以投资为带动的经济。这些经济因为4万亿的财政政策的刺激,在2008—2011年仍然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快速增长,2011年以后4万亿的刺激逐渐收紧,旧经济总体就一蹶不振;

l  而从2008年到现在,由消费带动的经济还是维持比较快速的增长,比如电影票房、海外旅游、手机、电子商务高铁客运等等以消费、服务类为主的经济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l  直到2016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始全面的复苏,特别是今年房地产复苏,不仅仅在一线城市,而且在三四线城市,对投资、对过去产能过剩的地方拉动很大,如果仅仅是一线城市房子卖的好,对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影响还没有那么大,这个时候房地产投资整体回升了以后,才会对钢铁、水泥、煤炭、电力整体的拉动作用体现出来。所以今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点特殊的情况,是一个前面讲的旧经济表现比较好,新经济反而出现了相反的表现。

如果看长期,新经济的表现毫无疑问是非常好,当然长期跟很多因素有关,跟人口因素有关、人力资本的变迁有关,跟收入分配也相关、城镇化也相关,各种基本因素在推动,但是体现在一个宏观指标上就是储蓄率,投资都是由储蓄转化而来,在宏观经济当中可以大体认为投资率就是储蓄率,还有一点点进出口。我们来看储蓄率的变动:

l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前十年,到2010年为止,储蓄率上升幅度非常大,虽然说对储蓄率数据的统计都有不同的争议,但它的上升趋势在本世纪前十年非常明确,上升速度非常大,高点时超过50%,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而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旧经济非常好的时候,房地产、出口等等非常繁荣。

l  2011年以后,我们的储蓄率已经开始出现下降,如果看推动储蓄率的基本因素,比如收入分配、人口年龄结构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未来储蓄率下降的一个宏观结构变动。这个宏观结构变动一定意味着投资率未来是逐步下降,投资在整个GDP当中的占比在下降,消费在GDP当中的占比是上升的,所以带来的结果是旧经济的结构下降,新经济的结构上升。

结构优化的趋势确定的,但是经济增速会怎么样?从大部分经济体的增长经历来看,很少有经济体在投资率下降的时候经济增速是加快的,所以,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一个换档期当中,也就是回到讲的主题——重回新常态。新常态这个词语虽然并不是非常热,但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准确,我们仍然在经济下行的换档期。就讲这么多,谢谢。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SIFL20年20人】陆挺:2023——重启复苏之年的挑战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