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华推荐

聚焦新经济,讨论新治理

2017年11月3日,由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与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年会2017:镜鉴与前瞻】在上海金桥红枫万豪酒店举办,本次年会聚焦于“新经济·新治理”的主题,来自各个领域的几十名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共吸引500余人报名参会。




国务院参事夏斌、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做主旨演讲,主旨发言环节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副局长魏本华主持。



夏斌的演讲围绕着当下经济增长调整转型的逻辑没有变、如何判断当前的调整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和怎么样进一步巩固发展态势展开。夏斌强调,目前中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但是不同行业、地区之间存在分化的趋势,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结构严重影响了一些省份的发展。他认为当下经济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通过继续鼓励加快创新、加快改革,促进新型工业、新型经济的发展,促进消费三产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达到优化经济结构、寻找和扩大经济的新动能,巩固经济的增长率。二是在继续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化时期,应该主动释放和化解多年来累积的风险,同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彭文生的发言则讨论了新格局下的金融周期,这一新格局一方面在国内指的是十九大之后的经济新局面,而另一方面指的则“后耶伦”美联储时代的国际金融新变化。彭文生首先回溯了中国美国这几年的经济状况,指出近年来全球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资产价格和物价开始分化。彭文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么判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他的回答是从宏观来讲,看金融和实体在资源配置中所占的比例,国民收入中间金融所占的比例是不是提高了,提高是就是对实体经济在宏观层面的体现。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今天的宏观格局会发生变化的一个根本性因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会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但是这个拐点在什么地方目前尚不清楚。彭文生在最后强调,十九大报告对于精准扶贫、公共卫生强调,会改变目前的公共财政支出模式,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目前的局面产生一定改变。




季卫东的演讲主题是“网络社会的风险与治理”。他援引杨联昇等人对于传统中国的判断,讲中国社会治理分为风险社会、多元社会和关系社会三个维度。他认为,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主要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出现导致价值取向的分歧进而要求以多元化为前提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季卫东强调,在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存在着互相无法还原、也难以比较的各种迥异的价值观,不可能采取某种宗教的或者道德的标准来为另一种宗教或者道德提供正当性根据。关于正义的实质性价值判断都具有独善性,如果没有分而治之的安排,很容易导致矛盾和对抗。他认为,现代法治的制度设计鼓励受到侵害的个人利用诉讼制度动员法律来维护权益,因为他们最有动机维护法律规范、也最愿意承担法律制度运行的成本。




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展开,数联铭品指数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英凡研究院院长费方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学金、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参与本次圆桌讨论。




陈沁围绕着他自己正在参与编制的新经济指数展开讨论。陈沁认为,使用高技能的人力资本的投入,这两个特点是未来新经济主要的特点。新经济也是蕴含在中国的要素禀赋变化之中,使用这个要素禀赋变化去顺应它,有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利润空间,这是对于新经济的整体要素使用的定义。从理论上说,新经济在未来应该有一个比较大发展、比较大空间的经济,但是从实际数据来看,特别是2016年7月之后,在某些原因的驱动之下,中国的经济又开始朝旧经济的方向转移,新经济吸纳的资源不论是资本还是劳动力都在减少。




费方域主要就金融科技(Fintech)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Fintech近期的发展体现了全面创新、连续创新、颠覆性创新的三个特点。他认为,中小型的Fintech尤其是技术公司、数据公司正日益专业化、垂直化、应用化。他们采取主动和大企业合作、联盟的策略,主动和金融机构,也是采取合作和联盟的策略,主动加入生态链、价值链。从监管角度看,目前我们对Fintech的监管日趋成熟,在这个监管的核心问题是平衡促进创新发展和防范管理风险,使两者可以兼顾。最后,费方域呼吁应当将上海建设成一个国际Fintech中心。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有需求;另一方面是上海作为创新中心,有供给;第三个原因是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具有充分的网络外部性。




花长春则围绕着全球朱格拉周期叠加新工业革命问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向再繁荣。他强调,我们不要对中国的经济过于悲观,相对来说还是看到经济结构在进行充分的调整。花长春认为,在2000年以后全球形成了两波资本开开支周期,第一步是2002—2009年,第二我是2009—2016年。目前处于新的一波全球开支周期,结合中国出口改善信息来看,工程机械、金属加工制造以及电子通信等行业构成了当前发达经济体设备投资复苏的主要动力。到底是中国新技术动力在什么地方?花长春比较看好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比较充分。他的核心理由是,中国有一个工程师红利,中国理科毕业生一年毕业160万人口,相对来说我们人力资源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左学金的发言主要讨论了近期出现在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热词——“美好生活”。他认为,美好生活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雪中送炭的需要,第二部分是锦上添花的需要。雪中送炭的需要可能更需要通过政府来配置资源,当然市场也可以起重要的作用,但是锦上添花应该留给市场去做。左学金强调,从长期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已经非常巨大,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还不足,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这类群体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足。左学金认为,乡村教育、社会保障、基础医疗这类关系民生的基础投资亟待加强,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是基本生活的需要,这是政府应该着力做的事情。




而在赵扬的理解里,新常态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经济增速的下行。他认为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抵消旧经济,这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如果从长期来看,新旧经济的结构调整根本就是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调整,其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储蓄率的变化。赵扬强调,大部分经济体的增长经历来看,很少有在投资率下降的时候经济增速是加快的。他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大的判断是,经济增速仍然再一个换档期当中。因此,他重新审视“新常态”,这一词语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中国经济仍然在经济下行的换档期。

年会由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主持,鸿儒金融基金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李秀兰代表主办方致辞。

11月3日下午,三场分论坛也同时在上海金桥红枫万豪酒店举办,分别聚焦于“房地产调控短长策”、“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和“网络平台的治理”展开。


  • 李步云法学奖
  • 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连接
  • 【SIFL20年20人】陆挺:2023——重启复苏之年的挑战
  • 上海社会认知调查
  • SIFL年会2017